豪门总裁题材小说《春燕海棠》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,小说以主人公唐竹筠唐明藩晋王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,主要讲述的内容有:片刻之后,外面果然响起了丫鬟的声音:“就在这里。”门被打开,簇拥着大长公主而来的一众人便看到,唐竹筠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……
《春燕海棠》 第1章春燕海棠精选章节 免费试读
沈玉微十五岁那年的暮春,吏部主事府的海棠开得泼天烂漫。粉白花瓣层层叠叠压弯了枝头,
风过时簌簌坠落,给青石板路铺了层香雪。她蹲在廊下看父亲沈敬之教弟弟写字,
砚台里磨得极细的松烟墨,映着三人的影子,暖得像浸在蜜里。“爹,您从江南带回的胭脂,
颜色真好看。”玉微捻起片海棠瓣,往弟弟沈玉衡鼻尖上蹭,惹得小少年咯咯笑。
沈敬之刚巡查漕运归来,带回的不止胭脂,还有厚厚一叠奏折——他要替沿岸百姓陈情,
改一改那苛重的漕运法子。可他没说的是,这法子动了镇国公赵靖远的奶酪,
江南漕运的半数收益,早成了那位权贵的私产。沈敬之放下狼毫,
指尖叩了叩儿子的手背:“写字要稳,做人要正。”他望着院中海棠,眉头微蹙,
“明日我将奏折递上去,若……若往后家里有什么事,你带着弟弟去城西找陈嬷嬷,
她会照应你们。”玉微只当是父亲官场劳心,没接话,低头给弟弟的笔尖蘸了墨。那时的她,
还不懂“世事无常”四个字,能重得像座山,压碎满院春光。变故来得比预想更快。三更天,
砸门声如惊雷炸响,“奉旨查抄!沈敬之通敌叛国!”禁军校尉的嘶吼里,
火把洪流般涌进府门,将海棠花照得半明半灭,像淬了血。乳母将她塞进假山腹内的暗格时,
手心全是汗。“**莫出声,老奴去引开他们。”这暗格是沈敬之早备下的,
他总说“官场如履冰”,却没料到冰裂得这样快。玉微从石缝里往外看,
看见父亲被按在海棠树下,官袍被撕扯得歪斜,花白的头发粘在汗湿的额上,
却仍昂着头:“我沈敬之清清白白,赵靖远构陷忠良,天打雷劈!”然后,她看见了赵靖远。
那人身着紫貂披风,站在火光里,手里把玩着父亲那方刻“廉”字的端砚。
月光从云层里漏下来,照见他沟壑纵横的脸上,每道皱纹都浸着阴鸷。“沈大人,
”他慢悠悠开口,声音像磨过的砂石,“你的奏折我瞧了,字是好字,可惜啊,挡了路。
”他没说“杀”,只是抬了抬下巴。刀光闪过的瞬间,父亲的血溅在海棠花瓣上,
粉白骤然成了妖异的绯红。弟弟的哭喊像被掐断的琴弦,戛然而止。
乳母扑出去想护着小主人,却被一脚踹倒,利刃穿心时,她还朝着假山的方向瞪着眼。
暗格里的黑暗黏稠如墨。玉微死死咬住袖口,直到尝到棉布的腥气,
才知道自己没发出一点声音。不知过了多久,外面的脚步声渐远,她爬出来时,
满院尸体的眼睛都望着天,血腥味混着海棠香,成了此后十年都散不去的噩梦。
一个穿粗布衣裳的婆子突然从阴影里走出来,是府里被赶出去的厨娘陈嬷嬷。
她塞给玉微一个绣着半朵海棠的香囊,里面裹着几块碎银和半张漕运账册的残页。
“老夫人早料到有今日,让我在外头候着。”陈嬷嬷拽着她往后门跑,“从今日起,
你是阿微,不是沈玉微。记住,活下去,像草一样活下去。”后门栓被拉开时,
玉微最后看了眼那株海棠。一根烧断的横梁砸在枝桠上,半树繁花正簌簌燃烧,
像个正在死去的春天。第二章泥中蛰伏城西破庙的日子,是用饥饿和寒冷一截截量过的。
陈嬷嬷脾气躁,总骂她“丧门星”,却会在大雪天把偷来的半块窝头揣在怀里,
焐热了再塞给她。“想报仇?”某个雪夜,老妇人喝着劣质烧酒,酒液顺着嘴角往下淌,
“赵靖远三个儿子,长子掌京畿卫,次子管江南盐运,三子是个白面书生却最得宠。
他家门生故吏能塞满半个京城,你一个丫头片子,拿什么跟人家斗?
”玉微攥着那半朵海棠香囊,指甲嵌进掌心,血珠滴在香囊上,晕开一小片深色:“我有命。
”陈嬷嬷笑了,笑得咳嗽不止,眼泪混着鼻涕往下掉:“命?你这条命,
在人家眼里不如条狗。要报仇,得先学会当蛇,藏在草里,时机到了再咬,一口就得见血。
”从那天起,玉微开始学当“蛇”。陈嬷嬷年轻时混过市井,教她听脚步声辨人身份,
教她看眼神识人心思,教她被打时如何蜷起身子护住要害。
她还逼着玉微去认一个瞎眼老琴师当“远房舅舅”,“女人家想进高门,要么有倾城色,
要么有拿手活。你这张脸将来或许能用,这手艺却是实打实的护身符。”五年里,
玉微的手先在破庙里干粗活磨出厚茧,又在琴弦上练出细巧的薄茧。老琴师脾气古怪,
常因她弹错一个音就用琴弓抽她手背,可教起琴来却倾囊相授。
她学会了《广陵散》的裂帛之音,也学会了《平沙落雁》的迂回婉转。她的眼睛越来越亮,
亮得像淬了光的钢针,却总垂着帘,藏起底下翻涌的浪。十六岁那年深秋,
陈嬷嬷咳得直不起腰,临终前从床板下摸出个油布包。“这是沈大人偷偷给我的,
说若他出事,就给你留着。”里面是半张漕运账册的副本,墨迹洇着些水渍,
想来是当年匆忙中藏起来的,还有一枚虎符碎片,边角磨损得厉害。“老夫人当年赶我走,
是故意的。”陈嬷嬷喘着气,枯瘦的手抓住玉微,“她说府里迟早要出事,留个人在外头,
或许能保沈家一点骨血……阿微,别学你爹那样硬,得弯着点,像那墙头草,
风再大也刮不倒,等风停了,再慢慢长。”玉微埋了陈嬷嬷,坟头连块碑都没有。
她揣着那半张账册,第一次主动往“泥沼”里走。她知道,要靠近赵靖远,
得先变成他看得上眼的“物件”。第三章琴弦藏锋赵靖远六十大寿那天,
国公府的“听松堂”里,熏香混着酒气漫了满室。京中权贵云集,玉微混在乐班杂役里,
抱着琵琶的手微微发颤。
这是她费了三个月功夫才等来的机会——她托人给赵府管家塞了二两银子,
说自己会弹“南边新传的调子”。宴席正酣,赵靖远被众人捧得红光满面,
三儿子赵承佑却独自坐在角落,对着盏冷茶出神。他穿件月白长衫,手指纤长,
翻茶盏的动作轻得像拈花,与这满室的喧嚣格格不入。玉微深吸口气,拨动了琴弦。
她弹的不是祝寿的《万寿无疆》,而是支改编的《秋江夜泊》。初时如寒江流水,
平缓中藏着暗流;渐而转入悲怆,像孤舟遇浪,弦音欲裂;最后又归于沉寂,
余韵里裹着化不开的凉。满座喧哗渐渐静了,连赵靖远都放下了酒杯,
浑浊的眼睛望向这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少女。“这曲子,有点意思。”赵靖远捻着花白的胡须,
“是谁教你的?”玉微垂着眼,按杂役的规矩跪下去,声音怯生生的,
像风中的芦苇:“回国公爷,是家传的。小女阿微,父母早亡,靠弹琵琶糊口。
”她故意撸起袖子,露出手腕上那道月牙形的疤——那是沈府大火时被掉落的木柴烫伤的,
如今成了“苦命”的印记。赵承佑忽然开口,声音清润如玉石相击:“你这曲子里,
有亡国之音。”他抬眼望过来,目光像秋水,看似平静,底下却藏着锋刃。玉微心头一紧,
额头抵得更低:“公子说笑了。小女只是想起亡母,弹得悲了些。若扰了国公爷的兴致,
任凭责罚。”她后背挺得笔直,膝盖却在微微打颤——这是她练了无数次的“示弱”,
既要显得害怕,又不能失了分寸。赵靖远笑了,笑声震得胡须都在动:“承佑就是太较真。
赏她十两银子,留下吧,往后府里的乐班,就由你来领。”他没注意到,少女低头时,
眼底闪过的不是感激,是冻了六年的冰。进府的日子,比在破庙更难捱。
赵府的下人捧高踩低,见她得脸,明里暗里使绊子——给她的琴弦抹松脂,
让她在宴会上出丑;把她的乐谱藏起来,害她被管事责骂。
赵承嗣的妾室们更是将她视作眼中钉,总借着“请教琴艺”的由头,
让她在寒风里站几个时辰。玉微都忍了。她像株菟丝子,看似柔弱无骨,
却悄悄攀附在能借力的地方。她给管家的老母亲送过自己熬的止咳糖浆,
那方子是陈嬷嬷教的;帮赵承佑的书童抄过诗,抄得一笔好字,
惹得那位三公子多看了她两眼;甚至在赵靖远的正妻王氏生病时,通宵守在廊下煎药,
药香混着晨露,竟让老夫人记住了这个“懂事”的丫头。没人知道,每个深夜,
她都会溜进书房。赵靖远的书房有三道锁,她花了半年时间,
小说《春燕海棠》 第1章 试读结束。
网友倚栏听风点评:看了这本《春燕海棠》,我觉得我的智商受到了无比大的尊重,这是什么神仙剧情啊,每个人设都设计的特别好,到目前为止人设也没有崩,为作者大大点一万个赞!
网友悲喜皆因你点评:个人认为写的很不错了,创新的写法,不同以往豪门总裁写法,言语更加“现代化”一些,比较诙谐,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。